在大理古城北门外的崇圣寺内矗立着三座密檐式宝塔,紧邻其南侧有一村,名三文笔村,在其北面约10余里处,有一银桥村,这两村与三塔是有渊源的。在景区门外的广场正中的石台上,面朝洱海立着一只金色的大鹏鸟雕塑,它与三塔的关系也很密切。
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苍洱一带经济发达,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较高。由于大理地区古为泽国,多水患,笃信佛教和本主教的大理人便在崇圣寺内先后修建了三座宝塔,除了供奉和收藏佛骨、佛像、佛经等外,人们祈望用塔来镇压洱海中的水妖、水怪,驱邪免灾,以保境内平安。
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共16层。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各为10级。李元阳《云南通志·寺观志》中有一段关于千寻塔的记载:“错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那么,为什么要铸金鹏鸟呢?
在神话传说中,大鹏金翅鸟以龙为食,而龙也唯独敬塔且畏惧大鹏,塔顶铸金鹏,就是为了让龙不敢兴风作浪而引起水患。如今,除了塔顶的小金鹏,广场上还立了一只大金鹏,不了解情况的游客常误以为是一只凤凰。其实,根据《说文》、《字林》等典籍,“鹏”即“凤”的古字。依此推测大鹏和凤凰可能源自先民的同一种鸟图腾,逐渐分化后,具有了不同的名称和特征。
当地群众称千寻塔为“文笔塔”,三塔就叫“三文笔”,紧邻三塔的这个村庄故而得名“三文笔村”。该村村民的祖上多是修建三塔的石匠,至今还有村民以开采和制作大理石工艺品为业。每年正月初五,村里还会举办“葛根会”。届时,可在街巷里看到村民出售的超大的葛根,除此之外,人们还会聚在村头的“三塔增辉”照壁下对唱情歌。
银桥村的得名也与三塔有关。相传古人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后,再逐层挖去周边的土,显现出里面的塔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塔越修越高,运送土和砖石所走的桥也就变得高如山丘,且长达10余里。这便有了“塔桥村”,后来改称“银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