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蕨菜指的是可以食用的蕨类植物的嫩苗。全世界现存蕨类植物约12000种,中国约有2400种。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我国有食用价值的蕨类植物有70多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的高山、平原、森林、草地、溪沟、岩隙和沼泽中。但非专业人士很难分辨具体品种,多靠生活经验来辨识,并取一些俗名用以分别,比如鳖、拳头菜、月尔。
如今,人们的生活和医疗水平提高了,不再像古人那样需要采摘蕨菜充饥或治病,反倒把蕨菜当作山珍来品尝,甚至赋予它们很多神奇的传说,什么抗癌、美容等等。那么到底蕨菜有没有那么神奇呢?吃蕨菜真的有益健康吗?
根据《本草纲目·菜部·蕨》的记载,从颜色上分,古人食用的蕨菜有绿和淡紫两种颜色的蕨菜;从外形上看,有的嫩苗类似雀足,有的像人足刨地,有的蜷曲似婴儿的拳头,有的嫩叶裹卷得圆如月亮。
虽然古人不能更细致地分门别类,但他们根据生活经验来食用或药用蕨菜。而且不仅仅食用蕨菜的嫩叶和茎,还将紫色的蕨根刨出来,分离其中的淀粉,制作成形似米线的蕨根粉,作为主食以外的补充。
然而,蕨菜并非家常菜,也不是什么人都适合食用的。《本草纲目·菜部·蕨》中说:“{诜曰}久食,令人目暗、鼻塞、发落。又冷气人食之,多腹胀。小儿食之,脚弱不能行。{思邈曰}久食成瘕(【jiǎ】就是腹内肿块)。”而且可以吃的蕨菜品种有那么多,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也各不相同,不仅是古人,就是当今的大多数人也分辨不清,稍有不慎,可能就吃了并不适合自己食用的蕨菜品种。
所以,在食用之前,不仅要了解其品种,也应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就《本草纲目》中对蕨菜的功用就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它只是救荒食品,不可久食;有的说其不只是救荒而已,还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比如一种被称为迷蕨、月尔、紫蕨的蕨菜。可见,因为品种的不明确而说法不一。
从古书的记载中看到的最多的字词就是“救荒”,这说明它并非山珍美味,而是穷苦人家才会吃的野菜。虽然它有可怕的副作用,但也能治病救人。所以李时珍说:“蕨之无益,为其性冷而滑,能利水道,泄阳气,降而不升,耗人真元也。四皓采芝而心逸,夷齐采蕨而心忧,其寿其夭,于蕨何与焉?陈公之言,可谓迂哉。然饥人濒死,赖蕨延活,又不无济世之功。”
另外,它的药用价值也不可忽略,比如饮食其根茎可“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把根烧成灰后用油调和可“傅蛇、<虫脩>【xiāo】(竹节虫)伤。”
以上通过对少许资料的分析,可见蕨菜既不神奇,也不可怕,须应用得当,才能有益健康。一些野菜,之所以在几千年后都没有被人工栽培而成为家常菜,除了经济价值以外,一定有其科学解释,比如毒性、适用人群的局限性。切忌迷信毫无科学依据的传说,盲目食用。尤其在身处困境之时,比如山中迷路,更不可乱食,以免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