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头村与福利古镇隔江相望,有渡船定时对开,运送着两岸居民,来往既方便又省时。然而,从渡头村至阳朔县城目前还没有公交车,需返回福利镇坐车。通过查看百度地图,了解到从渡头村至阳朔西街不过十公里左右,于是决定徒步回县城,顺便欣赏沿途的田园风光。
今天,游览完古镇,便来到江边的大光亭码头(老码头),坐在凉亭中等待渡船。很快便有一艘船靠岸,停稳后,登船进舱。虽然只有三名乘客,但女船长仍然按时开船,而且票价便宜(本地人一元,外地人两元),名副其实的义渡。
船离岸后,眼前就像一副巨大的卷轴画从中间向两边展开。石阶、凉亭、竹筏和绿树连成了一片大码头,西鹦鹉山的山顶也慢慢显露出来。古镇渐退渐远,漓江汊河紧随船后,鲤鱼洲、东鹦鹉山和朦胧的远山从左右进入视野。当汊河与漓江主流汇合后,水面变得更加宽广,我们这只驶离画面的渡船也将靠岸。踏上石滩后,又欣赏了一番由大自然绘制的这幅秀美“山水画”。
江岸上的凤尾竹林间有个缺口,一条水泥路通向渡头村内,那千年的古村如今会是怎样的景象呢?村后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吗?正在出神,几声鹅叫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见滨水处有八只大灰鹅正在戏水、觅食。这几只灰翅白肚、青嘴黄脚的灰鹅身躯肥硕,一会儿伸长了脖子叫几声,一会儿将嘴巴插进水中寻觅着什么。
想要靠近一点拍几张照片,便慢慢挪步向前。没想到,还没走到身边,其中一只就警觉起来,唤来其它几只,一起大声叫唤个不停,并将长脖子平压在水面上朝我走来,一副准备攻击的样子。这场面令我想起了小时候被大白鹅从窗台上夹下来的情景,知道这也是些脾气不好的家伙。虽然那几张扁嘴没什么可怕的,但它们也会令你显得很滑稽和狼狈。算了,还是别惹它们为好。
离开码头,走入村中。街道两边还算整洁,路边大部分房舍都是新建的小白楼,偶见一两处老式砖瓦房,并不像古建筑,和阳朔其它村庄没多大差别。
没有老建筑的村庄仍然是古村,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和耐人寻味的民俗文化。据资料记载,渡头村始建于宋朝初期,因在临江处设立横水渡而得名。如今该村居民多为明朝中期以后移民的后裔,村民勤耕,村风尚文,清代阳朔县唯一的解元秦树松即出自该村(清乾隆五十四年已酉科中式)。至今,渡头村仍以文风浓郁、文艺活跃享誉阳朔县内。
村北临近渡口的路边有座电影院,门口停放着几辆三轮摩托,墙上没有电影海报,不知是否还有电影在此中放映,又或者已经改做他用。村南有文学社,此时有人正在里面吟诗作画吗?还是收起好奇心,别去打扰他们。不如走入眼前的田园风光中,再做一回画中人,细细体会其中的诗情画意。
开阔的田野平展在眼前,伸向远处的山脚。山很远,看上去象连绵起伏的灰色影子。田边的树丛里露出几幢小楼,显得孤零零的。草丛里的虫鸣时起时伏,林间的鸟叫格外清亮,其中不乏婉转的鸣唱,甚是好听。大自然的奏鸣曲偶尔会被路过的摩托车声搅扰,但很快恢复了原来的曲调。
空气中弥漫着乡村气息,那是淡淡的花草香和泥土的芬芳。公路上的车不多,行人更少。一路相伴的是翻飞的蝴蝶儿,掠过头顶的雀鸟,翠绿的田野、果园和连绵的青山。山脚下的稻田里,偶尔会出现一两只白鹭,从这边飞起,又在那边落下。
水塘里的凤眼莲正恣意地生长着,淡蓝色的花朵挺立在叶丛之间。采下一枝,细细观赏,没想到那娇嫩的花瓣就出现了裂痕,呈现出一副弱不经风的可怜样。
田野里,花生苗长得不高,还匍匐在地上,而那心急的小黄花已经开了几朵。豆角还没开始牵藤,架子已经搭好。红薯长势正旺,田坎上的芋头伸展着心形的大叶子,它们都在尽力给地下块根提供营养。玉米已经长到一人多高了,顶端抽着穗子,过不了多久,饱满的玉米就该上市了。
黄皮的花已谢,青青的小果子取代了它们的位置。百香果的藤爬满了架子,这边几朵娇艳的花儿,那边几颗椭圆的青果。大部分的黄桃已经收获,只剩下少数晚熟的泛着红晕的果子低垂在枝杈间,挑逗着路人的味蕾。
在满眼的绿色中,偶有一小片野花,也显得格外抢眼。白色的一年蓬,淡黄的野菊花,淡紫的臭牡丹(臭茉莉),还有红艳艳的貌似一串红的野花。有一种蓝紫色的小野花长得最旺盛,在路边盛开了一大片。
走累了,就坐在路边的大树下歇一会儿,风光如此好,便不急着赶路。这条路上的游人实在不多,一路走来,只在思龙村附近遇见两位外国老太太在中国导游的带领下骑单车经过,后又在新思龙至下莫村的沿江公路边看到两个攀岩的人。
路过西风瘦马客栈后不久,天空中的乌云越来越浓,不一会儿雨点就落了下来。于是加快脚步,趁雨尚小,找到一处正在装修的房子躲雨,等待大雨过去。雨哗啦啦地下过一阵后变小了,而道路旁已经出现了一条条“小溪”,车辆驶过,溅起一片带泥的水花。
抬头看看天空,乌云尚未散去,雨还未尽兴,打着雨伞在乡间漫步也别有一番情趣。(羽翯 徒步时间2017年5月23日11点至14点)
附注
- 渡船从老码头至渡头村需时约7分钟;
- 此条线路途经老思龙、思龙、新思龙、下莫村,然后过田家河大桥,绕过白鹤山后就到了阳朔县城的观莲路;
- 渡头农民文学社成立于2005年3月1日,由村中的草根文学爱好者组成,同年5月6日第一期社刊《渡头新声》正式出版,其后共出版9期。这是一本内部综合性文学期刊,作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出自渡头村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