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

2016年8月12日早上吃过早饭后,我和邵勇就坐公交车前往位于西安小寨东路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到达时还不到9点,我们还以为能够排到前面,早点领到参观券,没想到一过马路就有点儿绝望,排队领票的队伍已经从头望不见尾了。但我们不想放弃,就一路小跑到了尾部。很快,那些同样坚定的游客又在我们的身后延伸出一条长尾,渐渐地又望不到头了。

在我们排队的这条博物馆外的人行道上,架设有遮阳蓬,虽然挡住了烈日,却挡不住热浪。每隔几分钟,棚下的细管子就会喷水雾,产生了些许降温的效果,难得他们还有这样的考虑。

时间一分分的过去,队伍向前移动的速度却像蜗牛一样慢,消磨着人们的耐心。有时,真希望有那不耐烦的人时不时从前面的队伍中撤出,缩短一下队伍。然而,前面不仅没有变短,反而变粗了,我们开始担心今天领不到票。后面的大姐安慰我们说:“能领到,我曾经排在身后几十米的拐角处都领到了票。”好吧,继续等待。

陕西历史博物馆图片2

正在排队等待领取免费参观票的游客。看,这庞大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队伍中,很多是带着孩子的家长,趁着暑假来西安旅游,博物馆是增长见识的地方,也就成了“必经之地”,难怪拥挤成这样。等待是件很无聊的是,聊聊天还能感觉过得快些。于是,前后左右的人轻松地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边聊边向前挪动。时间倒是过得很快,移动的速度却像乌龟爬。水壶里的水也喝完了,汗也出了不少,为了保存点儿体力和耐心,趁着队伍不动的时候蹲一下,坐一会儿。

终于排到了大门口,距离领票口只剩下几十米啦!人群开始躁动起来,前面还斯文地保持着彼此的距离,此时都顾不得了,拥挤成了一团,都在往那个只容两三人通过的铁门中挤。头上没有了遮阳蓬,太阳火辣辣地烤着,这里却前胸贴后背,像在抱团取暖,于是,汗水像玻璃上的雨水,从上往下滑。

就在这时,广播里传来了“暂停发票”的声音,失望和抱怨的声音不约而同地从人群中喊出。邵勇,这个理工男,陪我参观的最后一点儿耐心也耗尽了,终于挤出队伍,先回了酒店。而我,却出奇地有耐力,信心更加坚定了,相信胜利就在眼前,和我同样有信心的人在后面还排了一大串。后来,我总结了一下:首先是对博物馆里面的展览的兴趣足够浓厚,其次是不服输的个性,两者凝结成一股力量支撑着我。

没过多久,终于又开始发票了,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拿到票时,我看了下表,11点04分,排队至此两个多小时。然后检票,过安检,到直饮水龙头那里把水壶灌满之后,稍作休息,再朝着眼前这个“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的展厅走去,开始另一段不知耗时多久的旅程。

陕西历史博物馆图片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就在前面这幢唐朝风格的大房子里,里面的游客不愿出来,外面的游客不断地涌入,它的容量还真大。

进入这个庞大的建筑中后发现,里面滞留了很多人,大厅、过道、楼梯上坐着疲惫不堪的人们,一脸的倦态。此时,我理解了之前广播里说“因为里面参观的人已饱和而暂停发票”的做法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陕西古代文明》,分三个展厅,共七个单元,通过文物、模型、图片以及相应的文字介绍来展示陕西的古代文明,也展示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进程。接下来,就开始这次追本溯源的“时光旅行”吧。

进入第一展厅,我一眼看到了墙上挂着的陕西地形图。这是一片狭长的地域,北边的陕北高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区,成为中部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中间的渭河,一路融合大大小小的支流汇入东边的黄河,滋养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十四个王朝先后在这里建立,其中包括对整个中国,甚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力的西周、秦、汉、隋、唐王朝。这里成为众多政治家争相表演的舞台,也因此使得这里的人民既成为盛世中骄傲的王都之民,也遭受着战火中最残酷的蹂躏和血雨腥风的洗礼。从文明的起源、孕育到冲突、融合、发展,不仅产生了一个强大的民族,也延续出一段灿烂的文化。

陕西省地形图

从陕西省的地形图可以看出,关中平原还真是一块宝地,有山有水,有肥沃的土地,交通方便,易守难攻。

为了循着历史的脉络前行,我跟着博物馆文字介绍的指引,从第一展厅《人猿揖别》单元开始,依序看完《凤鸣岐山》、《东方帝国》,再到第二展厅看《大汉雄风》、《冲突融合》,最后参观第三展厅《盛唐气象》和《告别帝都》单元的展览。从11点16分开始,到13点53分结束,不间断的参观也耗费了两个半小时。如果不是平时经常锻炼,我也会瘫坐在地,如果不是早上吃得很饱,饥饿的肚子就会催我中途退场。

说起参观的收获,我脑子里装得满满的,塞也塞不下。其中有知识的巩固,也有错误的纠正,还有新的收获,更有太多的疑问,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要完全弄明白所看到的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参观一开始,我就做好了回家慢慢消化的准备,就是用我的平板电脑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我不仅依照时间顺序拍下了大部分的实物照片,同时还把相关的文字和图片介绍也拍了下来,这样就能将文物和所属朝代一一对应,不至于混淆,这样一个有序的资料库才便于日后进一步的研究。

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我,虽然之前看了很多断代史、通史方面的书籍,但当我看到博物馆里的文物时,才发现自己在脑海中搭建的只是一个历史的框架,还有很多细节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而且,看着平面的文字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实体文物则不同,它不仅令我对那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印象深刻,还促使我注意到更多的细节,从而有利于知识面的扩展。比如:一件公元前5000-3000年的原始人陶器,不仅让人感叹远古人类的智慧,还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已经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懂得利用火烹煮食物。他们不仅注重器物的实用性,还看重装饰性,懂得用颜料绘制花纹和符号,来传递某种信息,来表达他们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对美的追求,对鬼神的敬畏,对未知的探索。

原始陶器图片

这些事原始人类制作的陶器,距今6000-3000年.有的是生活用品,有的是礼器。看那奶牛乳房形状的三脚陶器多有特点。

另外,如今的我们都是远古人类发明家的受益者,你看这些钵、罐、盆、壶、杯、瓮等生活器具,还有刀、铲、斧、凿、钻、锥等生产工具,是不是很熟悉?后人虽然在色彩、形状、纹饰上有所改变,但其功能没变,我们沿用的不仅是物品,还延续着文化。

古代棋盘烧烤炉臼图片

看这几样东西是不是特别熟悉,如今我们仍在用着:象棋、蒜臼子、烧烤炉。

这些文物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却传递着丰富的信息。从远古到宋明时期,一路看过来,能清晰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进程。在最初的发源和孕育中,简单而朴实,没有太多文化融合的迹象,而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表现在单一的陶土材质,简单的造型、色彩和纹样上。从西周开始,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在这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科技进步的产物之一青铜器成为这个时期的代表,青铜材质被应用于生活、生产、军事等方面,其造型、纹样更加丰富,器物上的金文还记录着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严苛的等级制度。

接下来,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从隋、唐到五代十国,再到宋、明时期,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中华各民族从分裂到统一,再从统一到分裂。期间,不断地冲突,也不断地融合,从而推动着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才有了盛世时期的集中表现。

西周青铜器图片

虽然青铜器并不是西周人发明的,但西周是制造和使用青铜器最鼎盛的时期。各种形状和用途不同的青铜器只有贵族才可以使用,而且要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来使用,不得僭越。

汉代计算绘图工具图片

人类发明、制作和使用工具,用以制作更加精良、精美、精致的物品供自己使用。看这些汉朝的算筹、直尺、直角尺、透光镜,反映了数学和物理知识的应用,有助于制作出更精巧的物品,比如机械零件、透光镜。

丝绸之路图片

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开始频繁起来。从唐朝至宋朝、元朝,陆海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对外贸易更加频繁,多民族、多国家文化融合,也加快了文明的进程。

从粗糙的陶器到精美的瓷器,从笨重的青铜器到精致的金银器,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多彩的花纹,再配以錾刻、镶嵌、拼接等修饰,从单一的材料到多种材料的混合······你能看出明显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有科技的进步,审美的提高,信仰的变化等等,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越来越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世界。

唐朝文物图片

唐朝盛世,手工制品更加精致。有光滑润洁的白瓷,有色彩斑斓的唐三彩,还有华丽的金银器等等。它们的造型也更加多样和复杂。尤其是人俑、动物俑更是做得栩栩如生。

这里的很多文物出自于古代帝王或贵族的陵墓、陪葬坑,这些凝聚着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物件,不仅被活着的统治者霸占,还被他们带入地下,陪着一堆白骨,不仅埋下了人民的财富,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你看,从秦始皇到之后的汉、唐皇帝,贪婪和腐败导致一个强大的王朝衰败。他们越埋越穷,越埋社会越动荡,直到把王座埋下。看来他们所崇拜的那些神鬼并不能保护他们,躺在费尽心机修建的陵墓里也不得安宁,正是因为这些贵重的器物和文化遗存的诱惑力实在太强大了,才吸引着人们找到它,挖掘它。

秦跪射俑图片

这些是从秦始皇陵陪葬坑中挖掘出来的比较珍贵的陶俑——跪射俑、箕距姿佣和文官俑。原来在这里展出,难怪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没有看到。

在展览的过程中,我发现年纪较小的孩子多是看热闹,他们不明白这些坛坛罐罐有什么好看的,东走走西晃晃,显得很无聊。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提问表示沉默,有的则勉强讲着错误的知识蒙混过关。也有带着家长参观的中学生,讲解着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一副得意的样子。还有一些则带着耳机听导游(有偿服务)讲解,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几个小时的排队等待和参观的辛苦,总要有所收获,才不虚此行。

通过这次的参观和之后的进一步研究,我了解了很多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也明白了文物与古董、古玩的区别。虽然这里所展出的只是中华民族浩瀚文化遗存的一小部分,但对我掌握更多的知识却有很大帮助。显然,这么灿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真不是几千字就能说得清楚的,这里只能将一小部分个人感受分享给大家。

小贴士 

  •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参观票分免费的和购买的(30元一张),相对而言,买票的队伍没那么长;
  • 免费领票还可以网上预约,领票的窗口和免费的不同,相对能有保障和快点儿领到票;
  • 博物馆里有直饮水,自己带上点儿干粮,就不用那么着急出来,慢慢参观,没那么累。

附:中国古代建都陕西的十四个王朝

  1. 西周,丰镐(今长安县张家坡、斗门镇一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2. 秦,咸阳(今咸阳市窑店一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3. 西汉,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4. 新莽,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公元9年-23年
  5. 东汉(献帝),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公元190年-195年
  6. 西晋(愍帝),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公元313年-316年
  7. 前赵,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公元318年-329年
  8. 前秦,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公元351年-384年
  9. 后秦,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公元386年-417年
  10. 大夏,统万(今榆林靖边县白城子)公元407年-431年
  11. 西魏,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公元535年-556年
  12. 北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公元557年-581年
  13. 隋,长安(今西安市)公元581年-618年
  14. 唐,长安(今西安市)公元618年-9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