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青山渔村,我们到垭口不只一次了,都没有到村里走一走。曾有一次,本来专为它而来,中途改变计划,跟着一个驴友去了趟大试金湾。今天,2016年6月10日,我们终于实现了深入崂山青山渔村的计划,到这个依着青山、傍着碧海的渔村看看,欣赏它那阶梯式的茶园、错落有致的村落、幽静的海湾、繁忙的渔港和朦胧的海岛。
从仰口坐618路公交车在垭口站下车,便可以看到村西面的那个用花岗岩造的大牌坊。根据百度地图标示,从其对面路口走下去约740米,就到了崂山太清宫风景区。
青山渔村地处崂山东南角的垭口处。这里所说的垭口不是公交车站名,而是一种马鞍形地形,就是两山间凹下去的连接地带,也可以说是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
这里地形落差很大,从西面海拔几百米的崂山蟠桃峰向东面的海湾倾斜而下,一直到东面的海湾。南北都是崂山延伸的山脊,村子只能依山而建,村民免不了爬坡上坎的,想来身体也因此变得十分强健吧。
今天是多云天气,云雾把山顶都罩住了,只露出了山腰以下。风很大,一阵阵地将草木吹得东倒西歪的。据说,在垭口这样的地方就是风大。
我们从青山渔村的大牌坊处进来,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向下走,很轻松。一路上欣赏着山村风光——缠满爬山虎的怪石、傲立于石缝间的松柏、硕果累累的杏树、像梯田般种植的茶园、随处可见的金银花和被这一大片绿色包围着的白墙红顶的村舍民居。
也多亏了这些云雾,遮住了炽烈的夏日阳光。更要感谢这云雾,营造出一番世外桃园的景象,云里雾里的人间仙境。偶尔,阳光透过云朵的间隙,在屋顶上扫出一道金光,真美!
不知不觉,我们就下到了山脚,看到了渔港。于是加快脚步,绕过那挡住视线的几排房屋,眼前终于豁然开朗了。
山上的风虽然很大,可海面却非常平静。清澈的海水轻轻地抚摸着岸边的细沙,绿色的海藻在水下荡漾。几艘白色的快艇或停靠在岸边,或抛锚在中间。上面没有游客,它们显然被冷落了。
走在不算宽阔的沙滩上,清凉的海风拂面,有点儿湿粘,还带着一股鱼腥味。偶尔一缕阳光透过来,晃一下眼睛,又躲了起来。相比市区,这里的今天却似秋天般的凉爽。
这个渔村的海湾是崂山东部沿海中最大的一个,水也比较深。北面的海湾敞开着,南面共有三个码头和一个防波堤。
第一个码头接近西岸,路口有几座简陋的房屋挡住了视线,不太引人注意。
第二个码头上有一道围墙,把它分成东四两部分。其东面看起来像是供游客游玩的地方,有一小段沙滩,还有几艘游艇。海面上没有网箱,码头上也很干净。今天来这里游玩的人不多,显得特别安静,可以悠闲地散步、拍照、发呆、钓鱼。
当我们绕到码头围墙的另一面时,眼前的景象完全不同了。码头上摆放着渔网等渔民用的器具,角落里堆着扇贝壳,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鱼腥味儿。大大小小的渔船停在岸边和海面上,中间的海面还有一小片网箱。一根根起重用的吊杆斜插在第三个码头的水泥地面上。这里就是渔民们的工作场所,是渔船的避风港。
(在来到这里之前,我们忍不住穿过山洞到小试金湾游玩了一番,见另一篇文章“崂山小试金湾的梦幻之旅”。)当我们来到第三个码头时,看到渔民们正在海湾里忙碌着。有的在修补渔网,有的在修船,有的在整理器具······
海鸥们似乎特别喜欢这里,一会儿在空中盘旋,然后像发现了什么目标似的俯冲下来,在海面上略作停留又飞走了。有时是一两只,有时一群,叫声像小猫、小狗。看它们顶着海风奋力向前的样子,既担心这小身板儿被大风掀翻,也惊叹它能保持平衡,并冲破那道无形的风墙。
这个码头的南面有一道两米多的防波堤。今天的云雾很重,看不清海上的小岛,只能看那一片空荡荡的大海,吹着冷飕飕的海风。
回程我们改变了路线,不走盘山公路,而是从村里经过,到“青山渔村北站”坐车,这样一来,还可以顺便游览一下山村,岂不更美?
据说这是一个在明代洪武年间大移民时期形成的自然村落,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主要有林、刘、温、唐、姜等姓氏,他们的先祖来自彩云之南——云南。当地居民自古以来以出海捕鱼和种茶为生。(现在的房舍都是新修的,不知道还有没有古迹。)
听村民说,原来这里没有公路,生活很不方便。每到赶集的时候,早上三四点就要出发,挑着胆子沿着山脚走大约十八公里路到王哥庄集市上采买生活用品。那时这里很穷,村里的姑娘不得已嫁到王哥庄等外村去。
自从修通了公路,交通方便了,而且这里独特的山海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村民们以渔业、种茶为基础,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一个传统的渔村全面转型为以渔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社区,还获得了崂山“渔村民俗风情博物馆”的美誉,富裕也随之而来。
在青山渔村的南面有两个海湾——大小试金湾。每当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是远近闻名的“海上地质公园”。
从渔港出来拐入进村的路口,明显感到了旅游区的气氛。街口这一段看来是村里的商业中心,有商店,有路边摊,人也比较多。大大小小的农家宴(内含住宿)广告牌树立在房顶或墙边。
越往里走越安静,路边也多了花草树木的装饰。有盛开的米兰、月季、蜀葵,还有杏树上那些诱人的金黄小果。有的店家把房子的外墙刷成粉色、蓝色、绿色、黄色,还挺引人注目的。
由于是依山而建,地势倾斜,民居前多有台阶,老年人住在这里免不了爬坡和上下台阶,不太方便。
里面的街道比较窄,进出渔村的汽车都要从前面讲过的那条通往垭口的盘山公路走,大多将车停在村外的停车场里,所以这里没有拥堵的现象,也就少了汽车的噪音,显得比较幽静。
虽然房前屋后都堆放着很多东西,比如木柴、砖瓦、坛坛罐罐等,但摆放得比较整齐,没有占道乱摆的现象,包括垃圾桶。可见村民们为营造一个好的旅游环境所做的努力。真想住上一晚,再看看海上日出、体会一下渔家生活。
不知不觉,我们从一早来到这里至此已经游览了四个多小时了,还没觉得累。这个既是山村又是渔村的地方,真令人留恋忘返。直到爬上北面的斜坡,来到公路边上等车,才感到腿脚有点儿酸,愉快的青山渔村之旅也到此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