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漓江边-阳朔碧莲峰至灵人山

旅居阳朔期间,常到古城区和滨江路散步,对这边的石山比较熟悉,包括它们背后的故事。有时也会散步到阳朔大桥,站在桥上欣赏碧莲峰和东岭风光,远望书童山,看着夹在凤尾竹和石山间的漓江消失在转弯处。每当此时,便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想要看看从这里到灵人山那边的景色如何?

最近降雨少,漓江的水变清澈了,水位也下降了很多,曾经被淹没的江边步道与河滩想必也露了出来,不如趁着今天这晴朗的天气,徒步前往那段江边,探个究竟。

下午三点之后出发,经西街到蟠桃路,然后通过碧莲峰与小马山之间的那段厄道(旧称‘丁厄’或‘低厄’),沿着观莲路向南走。临近阳朔大桥,路分成了上下两条。上面的路,左转经大桥过江,右转穿龙脊山隧道至县城南郊;下面的路,沿着白鹤山脚通往东街和刘三姐歌圩。

碧莲峰

阳朔碧莲峰全景图片

站在阳朔大桥上欣赏群峰组成的碧莲

来到阳朔大桥,站在桥上欣赏碧莲峰方向,才会知道何为“碧莲”?那不是单一的石山,而是由县城周围的诸多石山组成的一朵“大莲花”。事实上,这个名字原本指的也是这个山峰组合。而如今被称为碧莲峰的那座山原名鉴山,后来又被称为寿山、寿阳山等。因山东麓有一明代摩崖石刻“碧莲峰”才专有了这个名字,并被当作环绕县城的群峰之首。

欣赏完那朵“大莲花”之后,我们并不急于过江,而是绕道桥下,沿着白鹤山脚前行,想先到书童山和刘三姐歌圩那边看看。本以为可以沿江走走,但这边没有步道,中间还隔着歌圩,只好从东街绕道田家河口,寻找其它到江边的路。

阳朔东街

东街的道路两侧排满了客栈和餐馆,大型歌舞剧《印象·刘三姐》要到晚上才演出,此时便没什么游客。据说,自从有了歌圩这个景点,才建了东街,这里寂静的夜晚也随之变得热闹起来。

走到街尽头,过了田家河,望见了河口处的书童山,还没找到通往江边的路。于是沿着山脚的路继续向前走,约10分钟后,终于看到前方开阔了许多,像是到了雪狮岭下的码头,走近一看,果不其然。

走到这里才发现,这边没什么可看的,过江走步道才是赏景的正路。但又不想再走回阳朔大桥,于是到码头碰碰运气,看有没有摆渡可渡我们过江。

江边泊着很多竹筏,上面有一工作人员。经询问,原来这里早就没有摆渡了,如今的漓江上只有旅游公司的船舶和竹筏搭客通行。好在他愿意搭我们过江,每人收费十元,但要我们保证:如有巡检人员问起,就说是免费载客到对岸而已。达成交易和协议后,他便送我们到了江对岸。

漓江江边步道观景

这边,茂密的凤尾竹扎根在岸边,形成一道密实的屏障。其下一条一米多宽的石子步道向两端延伸,河边也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子,远观还比较平整,但走在上面还挺硌脚的,并不好走。

河面上,载着游客的机动竹筏或顺流而下,或逆流上行,突突突的马达声也随之往来。河滩上,作游客生意的商家用竹竿和绳子划分出各自的地盘,忙着招揽上岸的游客。三三两两的竹筏停靠在岸边,等待着那些正忙着拍照留影的乘客。看来,这边的风光很美,才吸引了这么多的人观景。

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灵秀,便是从欣赏江边被形象化的石山开始的。来到阳朔之初,觉得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山很特别,也很秀美。久而久之又觉得它们都很相似,有的与其名字也不怎么相符。后来发现,欣赏它们的角度很关键,如果方向不对,就看不出其独特之处,而且还需要点儿时间慢慢品。

这段漓江边也矗立着很多象形山,大都在西岸。从碧莲峰过来,依次为龙脊山、白鹤山、卓笔锋、书童山、雪狮岭、玉屏山、灵人山等。

龙脊山和白鹤山

阳朔白鹤山和龙脊山图片

前面较矮的为白鹤山;后面较高的为龙脊山

龙脊山和白鹤山相连,位于阳朔大桥南端。漓江在这两座山的山脚下转了一个大弯,向东北流淌至灵人山后再转向东南流。说实话,站在江边望过去,觉得它们的样子并不如其名,是这一段路上令我最没感觉的两座山,联想不到什么东西。不过,作为路标,它们倒是挺称职的。

卓笔锋

阳朔卓笔锋图片

右侧那个较高的、山顶尖尖的石山就是卓笔锋

接近田家河口处有一座较高的石山,名为卓笔锋,又叫金子山,它的确像个巨大的笔尖或金字塔。而称其为“卓笔锋”却是应景的需要。此山前面是书童山,后面有座雄鸡山,诸山组合成“雄鸡报晓书童起,且将卓笔写大风”的意境。取名者倒是挺有创意,普通的石山被赋予文化气息之后,也显得更有灵气了。

书童山

阳朔书童山图片

右边那个直立江边的石柱就是书童山;其后是卓笔锋

说起这书童,它的外形其实和阳朔公园内的独秀山很相似,但所处的位置不同,就令人产生了不同的联想。有人觉得它挺拔直立在漓江边上,犹如船上的桅杆,就称它作桅杆山,这名字很接地气,但缺乏诗意,又不应前面所说的那三峰之景,也就少有人知了。

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刘三姐歌圩

漓江之水汇集了两岸大小河溪,其中包括具有小漓江之称的遇龙河。在十里画廊的工农桥处,遇龙河与金宝河交汇后便称为田家河,这田家河流至书童山西北麓汇入漓江。刘三姐歌圩就建在河口处,站在对岸也能看到《印象·刘三姐》演出,但因距离较远,只能看模糊的背影。

雪狮岭

阳朔雪狮岭图片

横卧漓江岸边的雪狮岭

紧邻书童山的石山叫雪狮岭,如果不是站在正对着它的江对岸,就看不到这只“大狮子”了。资料上说,隔江端详雪狮岭,它像一对匍匐江滨欲跃江北的雄狮,而我觉得它更像一只卧在江边晒太阳的懒狮子。

为什么说是一对狮子呢?原来,左岭风化较早,岭上草木苍翠,称为青狮岭;右岭风化较晚,石层暴露,有如银雪堆就,故名雪狮岭。后来,暴露的岩石表面也覆上了土层,植物便得以扎根其上,给它披上了绿装,人们便将两岭统称为雪狮岭,或“雪岭双狮”。因其山后有个木山村,也称其为木山。岭上原来建有观景亭,1955年曾重建,后损毁。

玉屏山

阳朔玉屏山图片

手掌所指处就是玉屏山

雪狮岭旁边有座独立挺拔的石山,它上尖下阔,临江岩壁平展,石色斑斓,像一把倒插在水岸的扇子。有人觉得它的岩壁横展,上有绿树附表,犹如玉屏,故而得名玉屏山。据说,此山东南侧还有八座相连的山峰,高低错落,形态各异,被称为“八仙过海”,不知是否真如其名那般形象。

灵人山和白肚山

从玉屏山向左,视线从高处落在了一片草木茂盛的沙洲上,然后横扫过去,直到被灵人山的岩壁所阻挡。再看那江水,在山脚一转,便消失不见。犹如长龙摆尾般转身而去的江水,也在这里摆出了一片更加宽阔的河滩。

漓江的美不仅在于它有两岸灵秀石山的映衬,还因它遇峰而转的柔美形态。似游龙摆动,又似长袖飘舞,触发了观者的满腹柔情。

走近仔细端详那两座阻水直行的石山,它们似乎也付出了代价,滨江的山体变成了平展的峭壁。立在右侧的就是灵人山,左侧的是白肚山。

灵人山,因石壁上部像一个头戴纱帽、正襟危坐、昂首扬鞭的儒者,故而得名。白肚山,顾名思义,像一个露着大肚皮的罗汉。

仙人坐车和秀才看榜

阳朔灵人山和白肚山图片

右前为灵人山;左前为白肚山

不仅如此,两座山峰和其上的怪石还组成了两道景观。看灵人山上那位儒者身后的峰顶,像一个古代马车的车盖,据说在石壁下部近水处,还有前小后大的两处圆形石痕,宛若车轮;再看儒者前面的低矮山峰,形如骏马昂扬的头部,这组峰、石构成石人坐车溯江北上的图景,故名其为“仙人坐车”。

又有一说,白肚山上裸露的石壁平滑如榜,而那灵人山石人正对榜沉思,似乎在寻找着自己的名字,此景称为“秀才看榜”。看来,想象的翅膀一旦展开,就任其飞翔了。

大自然在桂林,尤其是阳朔造就了太多形态各异的石山,真是令人目不暇接。上面谈到的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就在这些石山的周围,还有东华山、古榕山、猫仔山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有了如此广阔的想象空间,来到阳朔,就不要吝惜,尽情地驰目骋怀吧。(羽翯 游览时间:2017年04月12日)

附注:

  • 从碧莲峰至灵人山约4公里路程,畅游和往返只需两个多小时。
  • 连续几日晴天后再走这条路线比较好,河水清澈,路面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