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在弥勒登玉皇阁高上楼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汉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是登高祈福的日子,也是赏秋、观菊、插茱萸、野宴、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的日子。在弥勒,距离我们最近的就是湖泉南面的白蜡园山和北面的冠顶山(一说名为‘咸和山’)。相比之下,登冠顶山上的玉皇阁高上楼,由北望南是更好的选择。

弥勒玉皇阁高上楼图片1

从湖泉南岸远望冠顶山上的玉皇公园高上楼(观景塔)

可惜,天公不作美,灰白的云雾布满了天空,摆出一副随时可能下雨的架势。登高无妨,野餐就不便了。于是,我们仍然按照原计划前往玉皇阁,也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想看看弥勒人民是怎么过重阳节的,他们会否也保留着以上的一些风俗呢?

最近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发现街上有明显的节日气氛,比如摆放景观菊花,出售重阳糕和茱萸什么的。于是,我便有了一些心理准备:或许他们的风俗不同,或许根本不过重阳节。

我们接近10点才出发,想要看看人们结队前往登山的景观。从温泉路口坐上15路公交车,乘客很少,中途下车的人不多,10点就到了冠顶山下。一路上并没有看到成群结队的貌似登山的人,直到走进山门,也只是看到几个卖香的妇女和香客,而不见游客或登高者的踪影。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在了解情况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玉皇阁风景区。它位于弥勒县城西部,是距县城一公里左右的一个小山包,占地面积480余亩,森林覆盖面高达90%以上。在其东面接近山脚处是玉皇阁,半山腰还有一座刚刚落成的寺庙,山顶有个观景楼,名为“高上楼”。在山的西、北脚下就是弥勒有名的贵族学校“庆来学校”。

弥勒玉皇公园图片1

弥勒玉皇公园入口,也是玉皇阁的山门。

山门外有一条从北向南流的小溪,上面跨着三座石桥,中间宽两边窄。玉皇阁的山门修得很气派,三间四柱、不出顶、七楼式琉璃牌楼,斗拱层叠,飞檐上翘,明代风格的黄瓦和红柱配以清代的纹饰,正中门额上写着“玉皇公园”几个大字。不知是因为年代久远还是缺乏维护,横梁上的纹饰已经斑驳不清了。门前还有一对石狮子“把守”,一副随时准备驱赶邪魔鬼怪的样子。

进入山门后,从左边的一个斜坡上去,便看到一个有点儿浑浊的水池子,里面有很多金黄、黑色的小鱼,难道这也是传说中的“放生池”?小鱼很多,池子不大,显得有点儿拥挤。

登上右边的台阶便是玉皇阁,一个坐西朝东的低调的寺庙。门口有棵很粗大的老槐树,有人说约几百年了。在玉皇阁的南墙外也有一棵差不多大的,一样围着铁栏杆的老槐树,因为树上并没有标牌说明,所以具体树龄不清楚。

弥勒玉皇阁图片1

玉皇阁门前的老槐树挡住了正门,像个守在门外的树仙。

弥勒玉皇阁一说始建于明龙庆二年(1566年),一说为明崇祯三年(1630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修,后又历经修建,才成了现在的样子。原名为咸和观,是一座道观。如今既是佛、道、儒共存相互包容的场所,也是玉皇公园的一部分。这里既是信教民众做法事、祈福的地方,也是游客休闲、观光的去处。

公园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十分清静,顺着台阶拾级而上便可到达山顶的观景塔。累了可在路旁的石凳上休息一会儿,听听庙里传出的阵阵诵经声和木鱼声。

弥勒玉皇公园图片2

人少的时候,走在山间树林中的小路上,才能深切地感受到曲径通幽,清新和宁静。

弥勒玉皇阁图片2

这是山腰新建寺庙院子里的几只公鸡,雄赳赳气昂昂的。

接近山顶时,看见一位当地妇女正坐在台阶上休息,我上前询问这里的重阳节习俗,才知道他们并非不过重阳节,而是活动比较简单,就是到寺庙烧香祈福。我在想:这里之所以这么冷清,一是因为弥勒有其他几个寺庙,人们或许到更大的寺庙去了,比如弥勒寺和慈云寺;另外,今天不放假,人就更少了。据说,每逢正月十五庙会的时候,这里人山人海的,非常热闹。

弥勒玉皇阁高上楼图片2

玉皇公园的这座观景塔是八角攒尖式七层塔楼,明清风格。

弥勒玉皇阁高上楼图片4

这是9月5日登高上楼时拍的照片,今天的天气比那天更阴沉。

到了山顶,下起了小雨,天空更加阴暗。站在高上楼下的台阶上四处望了望,弥勒笼罩在蒙蒙雾气之中,令人有点儿郁闷和伤感。我们曾经登到最高的七楼远眺,也是因为天气阴霾,效果不太好,今天就取消登楼。没有逗留太久,便下了山。

在玉皇阁里应山上偶遇的一位叔叔及其妻子的邀请,吃了一顿斋饭,郁闷被驱走了,雨也停了,我们带着一颗轻松愉快的心徒步返回了酒店。

小贴士:

  • 玉皇阁位置图
弥勒玉皇阁位置图

玉皇阁山后就是庆来学校,像个大公园。

  • 玉皇阁观景楼,本名“高上楼”,门口有块石碑,上面刻着“高上楼缘起碑记”,字小又多,没看明白,网上也查不出来。
弥勒玉皇阁高上楼图片3

下次再去玉皇阁,现场再看看碑记上面的内容。

  • 登高上楼门票每人5元,最好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登楼,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