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已经一个多月了,在工作和学习的间隙也偶尔远足一下。听说西一镇是“阿细跳月”和“阿细祭火”的故乡,虽然早已过了看跳月和祭火的季节,但我们仍然想去看看那里的山村景色,或许还能碰到农闲时的跳月排练,听听大三弦拨动的旋律,看看阿细们欢快的舞步。
昨天,2016年9月25日,天气晴朗,偶有微风轻拂,状似大棉花的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上呆呆地飘着。早上九点二十几分,我们坐上了从弥阳镇前往西一镇的公交车。
汽车朝西山方向行驶,当宽阔的公路变窄的时候,我们就到了锦屏山风景区附近,远远能看到山腰上那个金灿灿的弥勒佛。
接下来的公路虽然窄了些,但路面非常平坦。有一路的田园风光和青葱的山色相伴,竟没察觉盘旋而上的汽车已经把我们载到了海拔更高的地方。回望弥勒市区,它已经在远处的谷底了,而且越来越小,直到被山丘遮住。
不过,这里的山并不高,山势不陡峭,弯度也不急。汽车平缓地转弯,轻轻的晃动,还挺舒服的。于是,我的思绪被想象的翅膀带到了云朵之下,俯视着大地,看见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里面装着十几只小蚂蚁,缓缓地在一个个绿色的大馒头中间移动、穿行。
没过多久,我的思绪被眼前的喀斯特地貌拽回了地面。只见,灰色中镶着点儿棕黄的岩石或露出一大块像被雷火劈开的切面,或突兀在绿色的灌木丛中,像翘起的穿山甲的鳞片,令这片没有鲜花点缀的单调的丘陵有了点儿不同。当然,相对于石林、桂林山水而言,它们简直不值得一提,然而还是偶尔驱散了一下乘车途中的无聊情绪。
接近十点,我们抵达终点站西一镇。下车后才知道这里是镇政府所在的油榨村,离起飞村和红万老寨还有5至7公里,但公交车只到这里。好吧,到村里看看,说不定也能有所收获。
走过一小段上坡路后,顺着街道向北走。今天是周日,但两边的店铺开门营业的不多,有很多都是关着门的,不知为何?或许,那些关着的只是空门面吧。店铺的装修都很简单,里面摆着的多是常见的日用小商品,没什么稀奇的,而且摆放得比较凌乱。还不到饭点儿,餐馆里没有几个顾客,二三个卖炸串的小摊上斜插着炸好的几串土豆和里脊肉,等待着顾客。街上的行人并不多,生意比较清淡。前面的三岔路口有好多摆放货物用的空铁架,像是集市上用的,在某个日子或某个时间段这里或许非常热闹。
说实话,这样的街道并没有什么景观可看。我们快速通过这条夹在外墙贴着白瓷砖和刷着白灰的连排商铺中间的街道,搜索着旁边的小巷,看看有没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特色景观,比如特色的建筑。于是,我们从南至北,再从北至西,穿小巷,上高坡,虽然没有多大的惊喜,但也看到了一个本色的小山村,发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东西,还是有所收获的,下面就跟着我的照片一起看看吧。
这里也有农村淘宝,店铺门口贴着几张家用电器的照片以及在淘宝上的价格,看来是在做代购宣传。在一家店的门口,挂着一串带袖套的围裙,起初我还以为这里的人喜欢这种式样的围裙,后来看到旁边的老板娘正穿着一件在干活,才恍然大悟,原来作为日常工作服也很适用。这里的鸡是散养的,它们或在小巷子里悠闲地踱步,或在草丛里觅食,或在土堆里洗澡。瞧,白毛都洗成灰毛了,初见时我还以为发现了什么新品种呢。
在主街的一个拐角处,我们发现了一栋油漆斑驳的木制两层楼房,它也是此行看到的唯一一栋木结构的房子,有点儿老电影中三四十年代南方旅馆的风格。在村子小巷里,我发现了很多没有涂抹墙灰的土坯瓦房,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土坯是由红土和麦草秆混合制作而成的,墙角有明显的水渍,上面的土坯也不那么坚硬了,用手轻轻一掰,就能掰下来一小块儿。有的虽然抹了墙灰,但能看出因年久失修,脱落得很严重,露出了里面红色的土坯。也有红砖砌成的墙面,也没有抹墙灰,而且沿途所看到的多是土坯房,这种更加坚固的红砖房并不多。
从西面的路口至镇政府的这条巷子两边的房屋外墙都抹了白色的墙灰,但不知为何,只是路边的这一面墙上抹了,而另外几面以及院子里的其它房间的墙上都没有抹灰,从上图右上角的图片也能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
相对于周围那些斑驳老旧的土坯墙而言,这面新刷的白墙和上面的彩绘显得格外醒目。
这几栋房子看来是近几年新修建的,算是村里比较气派的建筑了。但愿在不久的将来,前面提到的那些老旧的土坯房都能变成这样宜居的新房。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青山环绕,风景宜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应爱护这个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他们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因一时的疏忽而毁了家园。
油榨村的居民也喜欢花,而且似乎很喜欢这种开着金黄色大花的孔雀草,我在村里的好几个角落看到了这种成片种植的鲜花。
别看我此时笑得这样灿烂,当我扭头发现悬挂在距我后脑勺仅有几厘米远的大蜘蛛时,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
青瓦、白墙、黄菊、木栅栏,多少次,我在脑海里想象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景象。然而,同样是青山环绕的油榨村,眼前所见却是凌乱的物品,简陋的设施和老旧房屋那斑驳的土墙。这般俭朴很难令我联想到“惬意”这两个字,诗情与这里的本色相距也是那么的遥远。
本想站在位于坡顶的西一镇中心小学门口,俯瞰一下油榨村的全貌。但这里的地势还不够高,加之树木的遮挡,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几个房顶。倒是学校这个爬藤,长得真有气势,不仅压弯了它所依附的小树,还摆出了一副松狮犬的姿势。你看,它蹲在门口,随时准备扑向不怀好意的家伙。如果夜间来此,估计会被吓出一身冷汗。
在油榨村,我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建筑,它像个长方形的烟囱,在村里随处可见,有的还冒着烟。说它是厨房,太窄小,说它是烟囱,又太大了。后来,我看到一位村民正在从中收取烤制好的烟叶,才知道这是烤烟用的熏炉。据查相关的资料,油榨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就是烤烟。
当然,山村不能没有果树,油榨村也一样,这里种植最多的就是柿子树,有的果子还是青的,有的已经黄了,待到霜降后,成熟脱涩的柿子就可以入口啦!另外,我还在小巷的深处发现了几棵野柿子树,直径只有两厘米左右的小果子缀满了枝。不知村民们种它是为了吃呢,还是用来提取柿漆,或者它只是一棵野生的树木,没人搭理。除了柿子,还在房前屋后看到几棵芭蕉和核桃树。
虽然我们并没有走遍这个小山村的每条小巷,但足以感觉出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庄。在青山环绕中,满眼都是绿色,人们在这里平静地生活着。看到我们两个外地人跑到这么一个非景点的小村子来,感觉有点儿奇怪,还推荐我们到三公里外的某某景点去。村里似乎没有养狗,我们在小巷里,在房前屋后出没,都没有听到一声狗叫。直到我们离开,也没有听到人发出来的噪音,真是够平静的。
小贴士
1.从弥勒市红烟路的汽车站前往西一镇油榨村的路线图;
2.全程约23公里,票价为每人9元,六点之前都有返回的车辆。
卫生环境不佳是乡镇生活的一个大问题,能解决下水和排污问题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