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今年三月底,天气还很冷,我们坐618路公交车从仰口前往崂山垭口。一路上,极具魅力的自然风光和依山傍海的小渔村,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当时就决定:待到春暖花开后,一定要来徒步游览一番,细细品味这里的美景。
2016年5月18日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我们带好干粮、矿泉水和其他装备就出发了。早上七点多,从青岛崂山仰口社区的入口处,开始沿着公路向垭口方向前行——
崂山东线沿途概括
公路位于青岛崂山的东面沿海一线,从仰口风景区自北向南延伸,到垭口约13公里多的路程。沿途经过朱家沟、泉岭、雕龙嘴西山、大河北沿、华严寺、返岭、东嘴、葛湾、黄山口村、青山村、垭口等渔村和景点。
两车道的公路,虽然不宽,但过往车辆不多,而且沿途不仅可观山色,还可以赏黄海海景,览渔村风光等等,比较适合徒步游览。
崂山奇石秀峰
崂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和各种奇石怪岩。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崂山这块巨大的花岗岩体是从白垩纪开始形成的。起初,山体淹没在海水里,后来随着地壳的抬升而露出水面,表层岩石被累年的风霜雨雪和经久的流水剥蚀掉,才露出了里面的花岗岩。
犬齿交错的山峰是一万多年前末次冰期时形成的。当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海水曾退却到日本冲绳附近,黄、渤海成为一片荒原。当时日夜、冬夏温差极大,使花岗岩加速机械风化,崩裂得参差不齐,逐渐形成了峥嵘的山峰。
后来,大海回归,下层花岗岩经化学风化,由表及里一层层剥离。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岩块也被大自然琢磨成了各种奇特的形状。今天我们看到的崂山秀峰奇石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另外,崂山海岸基本为海蚀地貌。由于受燕山运动晚期花岗岩侵入影响,崂山山区的山体延伸入海,构成了沿海的陡壁、岬角、岛礁、海湾和潮滩。这些自然风光在崂山东线都能看到。
今天,我们就站在崂山的东面,面朝一望无际的黄海。碧波之下,鱼、虾、蟹们正恣意地遨游。真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一片死寂的荒原。
一路香风
公路两旁绿树成荫,山坡上的野生植物也是绿意盎然。空气中夹杂着青草的清香,耳畔响起清脆的鸟叫,大自然就是这么令人心情舒畅。
靠近渔村的路边花坛里种了很多红的、粉的、黄的月季,忍冬(金银花)的青藤攀附在灌木上,垂挂在树枝下,上面托着一片金黄和洁白的小花。一阵阵香风吹来,时而月季,时而忍冬,时而混合成另一种香气,既舒心又提神。不知不觉,一、二公里的路程就过去了。
面朝大海的小渔村
步行不到一公里就有一个小渔村。红瓦白墙的房舍或坐落在山脚下,或建在岬角、陡壁、地势较为平坦的海岸上。
公路边,农家乐、餐馆、特产商店门前停靠着游客的小轿车,看来今天的生意不错。
在山脚和海边较为平坦的地方,崂山茶像梯田一样,一环一环地顺着地势生长着。其间也有小片的菜地和果树。
坡上,三三两两的村民们正采摘着茶叶;岸边,渔民正在补着渔网和渔船;远处,灰黑色的渔船慢悠悠地在蔚蓝的海面上划出一道道银白色的痕迹。山色、田园、海景交相辉映,多么诗情画意的小渔村啊!
小小避风港
海边,渔民的小船停靠在港湾里。看那渔港,用石头和水泥切成的环形堤坝拦在海与陆地之间,中间留下一个缺口供渔船进出。有的渔村的堤坝窄,上面只能晾晒渔网和行人通过,有的堤坝宽,可以容下两辆三轮摩托相向开过。港湾虽然不大,但足以停靠村里的大小船只,足以躲避风浪。
当我们来到雕龙嘴的避风港,看见几个青岛大妈正围在一片渔民晾晒的小银鱼(面条鱼)旁。好奇心促使我们也尝了一下,哇!真香!咸淡和干湿度适中,被晒出油脂的金黄色鱼肉酥软、香醇,只有淡淡的鱼腥。沾了大妈们的光,以团购价买了两斤。
后来得知,雕龙嘴的海产品中以崂山银鱼(面条鱼)和海蜇最为著名。而六月至九月进入休渔期,想来买也没得卖了。看来这次真是碰对了运气。
刁龙嘴还是雕龙嘴
雕龙嘴,也叫刁龙嘴。而周至元的《崂山志》则以钓龙嘴命名,概由“钓龙矶”而来。
在华严寺东北侧,由白云洞向东延伸的岭岗上,海岸有一岬角深入海中,悬崖下插大海,石岩颜色赤黄。据说,其遥望形似龙头,海水中有一大圆石探出,酷似骊龙颚下珠,此石名为“钓龙矶”。原来在危岩顶部还有两棵(其中一棵解放前被砍)古朴树,象两根龙须。每遇潮来,或云雾缭绕时,远看犹如一条雕塑的巨龙在戏珠。
清代莱州举人林钟柱在其五言诗《雕龙嘴望海》中写到:“一碧茫无际,横空波浪悬。身前仅有地,眼外竟无天。风急帆樯没,沙平与屿连。不知徐福去,是否返楼船。”
不过,从实地看,如今的雕龙嘴怎么也想象不出上面描绘的景象。或许是因为海边的建筑物、电线杆等挡住了视线,或许是因风化而崩裂得失去了原形,既不像雕龙,也不见钓龙。
附近的村庄就是雕龙嘴村,还有一条从山上流出的,自西向东的刁龙嘴河,因其流经刁龙嘴入海而得名。属季节性河流,水质甘冽。
路过华严寺
过了雕龙嘴,走不到一公里,自三岔路口向西南拐进去就是华严寺。我们今天只是路过,顺便聊聊。
据说,华严寺是为了纪念法显和尚而建。相传,公元412年阴历八月(东晋义熙八年),法显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搭乘商船从海路回国,登陆地是广州。没想到在海上遭遇大风,迷失了航向,漂流了105天,到达南海的“耶提婆国”。在那里居住了5个月后,法显一行启程西归。船行一个月后,又突遇“黑风暴雨”。在海上漂流了大约三个月,终于在公元413年5月13日到达青州长广郡不其县的牢山(即崂山)南岸。
华严寺西面有个那罗延窟。由于此窟是一个结构独特的天然花岗岩石洞,且被载入宗教典籍《华严经》中,所以被誉为“崂山著名十二景”之一。据说是那罗延佛修行、成佛的地方。在梵语中,“那罗延”是“金刚坚牢”的意思。
据《憨山大师年谱疏》记载,明代高僧憨山在五台山修行时,从《华严经》上看到有 关那罗延窟的记载,遂不远千里来到崂山,在那罗延窟坐禅修行两年多。本想在窟旁建寺,后因多方面条件限制,修建困难,才易地太清宫处建海印寺,并引起一场长达16年的僧道之争官司。
难得一见的沙滩
崂山属基岩型海岸,故其海滩甚不发育。即使有海滩的地方,也多为岩滩、散礁、碎石和粗砂砾石。
走到返岭前,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一处海滩,可以说是这条线路上最大,也最像海滩的海滩。沙子的确很粗,灰色中带着点儿浅黄。
今天微风拂面,海浪不大,海水呈翡翠色。忍不住要在海边停留、玩耍一番。我最大的乐趣就是趁着退潮的那一瞬间去捡拾贝壳和带花纹的小石头。今天运气还不错,很快就找到了一枚(见图)。
在海边逗留片刻,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从入口处至此,已经徒步了五公里多的路程,也觉得有些累。赏美景和饮香茗一样,要慢慢地品。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下次继续。
观景和摄影不易
虽然这条线路的自然风光不错,但人文和自然还欠缺些和谐,以致于画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本来挺好的一个角度,要么被房子挡住,要么被电线、电线杆、路边的松树抢占了位置,真是可惜了这一片大好风光。
徒步和坐公交车
如果完整的走完十多公里的路程,的确需要好体力。更别说往返徒步下来,那真有点儿自虐倾向了。不想挑战体能的人,可以选择坐车和徒步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运动、观光两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