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游香格里拉百鸡寺

来到香格里拉,住在独克宗古城的一家客栈里。房间有个朝西的小窗户,每当清晨拉起竹卷帘,便能看到远处山顶上寺庙的金顶、随风飘动的经幡和一股股升腾的白烟。根据百度地图上的标示,那里有座百鸡寺。此山比大龟山高得多,位于香格里拉建塘镇独克宗古城的西面。

香格里拉百鸡寺图片5

庙门之后便是百鸡寺主殿,屋顶上有双鹿法轮、宝鼎和胜利幢。

2016年11月30日这天一早,想到明天就要离开香格里拉了,不如就爬爬这座山,游览一下百鸡寺吧。虽然这座山挺高,登山也很耗费体力,但有了在松赞林景区登高的经历,我们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早上有点儿清冷,蔚蓝的天空上没有白云遮挡,虽然温暖的阳光驱散了一部分寒气,但在运动的热气还没有冒出来之前,还需裹着羽绒服和厚围巾。我们9点14分离开客栈朝山脚走去,经过四方楼后,拐入左边的一条小巷,然后顺着墙边左拐右绕地向上探寻,终于找到了一条登山的大路。

这是一条较宽的土路,但没见到其他登山者。路边的枯草上覆盖着一层白霜,闪着弱弱的银光。土路东面有一个三层高的阁楼,坐西朝东,阁匾上写着“旭日融和”四个字。阁楼大门紧闭,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也不知此楼的用途。顺着视线向下望去,龟山公园坡顶上的大佛寺和大转经筒(胜利幢)就在其东面不远处。

转身沿着土路继续向西攀登,看见路边立着一块石碑,走近浏览,得知脚下这片地方曾经是民国县衙所在地,1950年5月中甸县城实现和平解放后,新的县人民政府、中甸县工委便在此成立和办公,如今是香格里拉革命遗址。

中甸县人民政府旧址图片

从大龟山方向登山途中看到的“中甸县工委/县人民政府旧址”石碑

看完石碑,继续行走,前方是一道横亘南北的土墙,与路交叉处有一个大缺口,可从此通过。这道类似我在松赞林景区南面山坡上看到的土墙,不知为何筑在这里?

走过缺口,眼前是一片开阔的斜坡,几条羊肠小土路从山脚向山上延伸而去,显然这才是当地人前往百鸡寺的主路,手拿松柏枝的拜佛者沿路可见,其中还有几个游客。

香格里拉百鸡寺图片1

从北门方向登山的路是当地居民上百鸡寺拜佛进香的主路

斜坡上种着很多小雪松,虽然低矮,却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在一大片的银霜和枯黄之中,这点点绿色就显得格外珍贵,使这片冬季的山坡显得没那么荒凉。

顺着小路绕着弯走还比较轻松,很快就走到了位于落叶乔木林中的登山石阶前。石阶直指山顶,路边的灌木和树枝上挂着很多经幡(风马旗),有新有旧,随风摆动着。这段路的坡度比之前略陡,拾级而上,腿脚要更使力,不如走土路时轻松。

石阶修得很贴心,几级之后便是一小段平路,可以缓一缓受累的腿脚,调整一下呼吸。在高原上登山的确不能心急,走得稍快几步就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样一边登高一边歇脚,就不会觉得太吃力了。

走过这段陡坡,前方出现一座六角凉亭,似乎是供登山者歇脚的地方。这座重檐的亭子属汉式建筑风格,但上面缠裹的经幡又使它透着浓浓的藏区特色。

不同于之前的悬挂式风马旗,凉亭右侧有一处缠裹得像帐篷一样的经幡,在这座山上仅此一处,这就是经幡塔,用于集体祭祀。

香格里拉百鸡寺图片2

通往百鸡寺的山路两侧挂着很多经幡,山腰还有一个六角凉亭。

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小旗,上面印有经文和图案,这一面面小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

藏民族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他们经常骑着风马在雪山、森林、草原、峡谷中巡视,保护雪域部落的安宁祥和,抵御魔怪和邪恶的入侵。

香格里拉依拉草原图片

位于百鸡寺山后的依拉草原和石卡雪山

来到半山凉亭,上山的路就已经走完了一大半,最艰难的路段也就结束了,沿着前方缓坡上的土路可以轻松走到山顶。此时可将视线从风马旗上移开,俯瞰或远眺左右的风光。

右边,山下的建塘镇尽收眼底,群山围绕中的中甸坝子上房屋密集。一层薄薄的水汽笼罩在小城上空,连远山也变得朦朦胧胧。左边,石卡雪山山脚卧着一条云带,顿时感觉山像是被云托了起来。冬季的依拉草原失去了夏季的活力,萌发花草的生命此时正在泥土下沉睡,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香格里拉建塘镇图片

站在百鸡寺的山上俯瞰龟山公园和独克宗古城

一边欣赏风光,一边轻松地走着,不知不觉便来到了煨香台前。这里的香炉有所不同,之前看到的都是单个的宝瓶形的香炉,圆形的炉膛上插着一根烟囱,而眼前这个是在长方形的炉膛上立着三个坛形的烟道。另外,在煨香台的左侧还有一个很大的长方形的插香用的香炉,这在汉族寺庙里很常见,但在藏族寺庙里则少见,或许这是为了满足不同民族到此拜佛祈愿的需要吧。

此时,男女信众分别在煨香台前煨桑,他们嘴里念念有词,将手里的松柏枝放进炉中,过一会儿,又在上面浇上一点儿瓶中的净水,看着他们,能感受到那份虔诚的心。

香格里拉百鸡寺图片4

寺院门口的三棵大圆柏、煨香台和正在煨桑的信徒

当我发现几位男士脖子上挂的锦袋时,感到有些好奇。入口台阶旁一位正在休息的男士的脖子上挂着一根白色布带,其两头各有一个绿底绣花的锦袋。于是,我走近他,礼貌地向他请教。他很和善,很乐意地告诉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他们煨桑时要在香炉里撒些干净的粮食,比如青稞、小麦,为了携带方便和不污染这些粮食,就把它们放在锦袋里,挂在脖子上,随时取用。

除了锦袋,他还告诉了一些关于煨桑的习俗,比如每逢初一、初五、十五,当地藏民都会去寺庙上香。当说到烧得越多佛祖越喜欢的时候,我谈了不同的看法。我说:“虽然不是佛教徒,但我想佛祖爱世界的一切生灵,包括植物,而在高原,这些松柏生长很不易,如果用煨桑的数量来表达虔诚,那么大量的松柏会被烧掉,何况取暖也用到它们,这样一来,要烧掉多少?心善,烧一点儿佛祖也高兴,心恶,烧一车也没用。”

男士目光望向远方,若有所思后露出憨憨的微笑,一边点头,一边表示非常同意我的观点。他还告诉我,现在不准信众在山上乱砍乱折松柏枝了,山下有专门出售煨桑用的松柏枝的商店,是修剪枝条时砍下来的,不会破坏环境了。不过,听了我的看法,他表示即便是有钱也不会买太多了,的确是“心诚则灵”。然后,我们互道“扎西德勒”后各自走开,我则来到百鸡寺门口。

百鸡寺,藏名“拉克”,意为“神垒”,即供奉护法神的堡垒。初建于元代,为西藏帕木竹巴,帕竹朗氏噶[gá]举派所建,寺中供奉有佛教世间天神。康熙十三年,格鲁派在中甸取得统治地位后,“拉克”也因之改宗格鲁派,佛堂内改塑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像,改称“勺丹拉康”。百姓遇灾遇疾病便到寺内还原、祈祷、敬送家鸡放生寺内,日深月久寺内鸡群成百上千,便称之为“百鸡寺”。

根据“重修百鸡寺碑记”上的记载,文革把寺院例为牛、鬼、蛇、神被捣毁成一片废墟。后来,随着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建塘镇老龄协会发起募捐,于2002年至2005年大兴土木,将大殿整体重修。2007年4月25日至10月30日,又协同松赞林寺管会僧侣进行了一次修复,另外还铺设了台阶石级,种植了400多株雪松。

古寺大殿为藏式碉房建筑,看上去面积并不大,容纳不下太多的人,我不是信众,只是游客,就不进寺庙添乱了。于是在门外看看,发现了三棵有些年头的大圆柏,它们矗立在寺院门外广场边上,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想起刚登山时,朝这边仰望,看到山顶上有三棵高大的、特别醒目的树木,原来就是它们。

离开广场,从左至右围着寺庙顺时针转一圈,看到了树丛中的一只只放生的大公鸡,石墩上还有很多信众们投放的大米。不过,公鸡们似乎并不喜欢吃这些白米,它们只在灌木丛中的地上寻找食物,丝毫不来啄食这些白米。据说,这些鸡不会被宰杀,可以自在地在寺庙生活一直到老死。

在寺庙的前面和左右两边都有玛尼堆。藏族对佛教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男女老幼都以做佛事为崇高。虔诚的信徒们在一块块普通的石头上刻写经文、佛像和吉祥图案,并饰以色彩,使平凡的石头变成了玛尼石。信徒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给他们带来吉祥如意。随着人们不倦的纹刻,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玛尼石聚集起来,就成了玛尼堆和玛尼墙。

至10点04分,我们便结束游览,下山回客栈。说实话,百鸡寺这里的风光并非美的令人惊叹,草木凋零的山坡和草原上还显得有些肃杀冷清。但是,当你站在这里远眺时会感到心旷神怡;当你看到来往信众脸上平和的表情或者向你点头微笑时,会觉得放松和温暖;当你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和仰望蓝天时,会感到身心舒畅;当你真正体会到这里的平静与和谐时,心也会跟着静下来,放下复杂,去思考简单的美好。